好幾位媽媽向我抱怨說「放暑假反而比開學時更忙」,每天忙著接送孩子上腦
力開發班、潛能開發班、才藝班,接接送送,孩子還不感激,整天扳個臭臉給
他們看;我問她們何苦來哉?她們異口同聲說怕沒有及時找出孩子潛能,誤了
他的前途,讓他輸在起跑點上。我聽了很詫異。這裡面有好幾個迷思。
巴特康納(Bart Conner)是一九八四年奧運美國男子體操第一面金牌的得主,
他小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有一次在家裡頑皮,倒立用手走路,他爸爸看見
了,覺得很有趣,客人來時,便叫他出來表演;這一點的鼓勵就使得他在家勤
練倒立,用手上下樓梯。 在學校裡,男生都希望引起女生注意,他沒有別的特
長,便常在教室中耍寶、倒立行走;有一天被體育老師看到了,覺得他有天
份,便帶他去參觀體操訓練中心,他一眼看到單雙槓和木馬,就知道這是他將
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回家懇求母親讓他去練體操,那天他十歲。一開始,教
練不收他,嫌他彈性不夠、骨頭不夠柔軟,但是他鍥而不捨的苦練,終於替美
國拿到第一面男子體操的金牌;巴特自己說「一分天才、九分努力」,他是苦
練出來的。
任何領域要成名都得下苦功,孩子如果有莫劄特的能力,我們給他莫劄特的環
境,他會成為莫劄特。他如果有莫劄特的能力,但是沒有莫劄特的環境,「生
命自己會找出路」,他的過程會坎坷,但是他還是會成為莫劄特。最怕的是孩
子不是莫劄特,而我們一定要他變成莫劄特,這時親子雙方都很痛苦;父母會
很失望,覺得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孩子會很痛苦,知道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標
準。巴特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適性發展加上一點點的肯定,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在神經學上沒有「腦力開發」這回事,大腦大約三磅,佔我們體重的百分之
二,卻用到我們身體百分之廿的能源,當它用到十倍的能量時,它是不可能只
有百分之十在工作,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閒閒沒事幹的;大腦是「用進廢退」。
盲人沒有用他的視覺皮質,在實驗上已發現,盲人在讀點字時,視覺皮質被觸
覺徵召過去用了;連把正常人眼睛矇住五天都會開始改變他的視覺皮質,去做
聽覺、觸覺方面的事,大腦怎麼可能放任百分之九十不做事?
在神經學上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這回事,實驗已找到終身學習的神經機
制,一九九九年發現管記憶的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會長出新的神經元來,大腦會
不停因為外界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迴路的連接。 教養孩子是順其天性即可。柳
宗元說的好:「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種下去了,不
要時時挖起來看,耐心等待,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實來回報你。
本文原刊載於2009年8月12日「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