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生(臺北縣崇德國小校長)】
未來世界在等待的人才,其實也是各國教改所要培養的核心能力,包括整體性的理解能力、高層次
思考能力、以及流利的外語能力。
什麼是整體性的理解能力?舉例來說,請問你對新加坡的理解是什麼?學生時代對於新加坡的理
解,可能來自地理上的位置,歷史上的獨立建國,這些斷裂的片斷並不能形成一個整體性的圖像。
對於新加坡比較整體性的瞭解,可能要實際與新加坡人交流,和新加坡人實際生活,對於新加坡的
瞭解才會比較整體而深刻,例如瞭解新加坡教育的分流制度,才會比較深刻體會電影「小孩不笨」
所描述的情節。
培養整體性的理解能力,在學校教育端稱之為統整課程,也就是上一次教改要推動,但是尚未成功
的課程。為什麼統整能力這麼重要,卻又難以推動?以雀兒喜.柯林頓念的溫泉城高中為例,該校
有一個很有名的統整課程:1492年,這是哥侖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年代,也是鄭和艦隊下西洋的年
代,當時中國為什麼沒有形成海上霸權?而西方歐洲卻開始海外殖民的戰爭?要瞭解這個年代前後
的種種事件及其因果關係,學生要花一學期的時間蒐集資料,比對證據,最後提出綜合性的研究報
告。
除了整體性的理解能力之外,高層次的思考能力,也是未來國際競爭的重要能力。以閱讀為例,在
閱讀策略這一項,我們學生表現是比較弱的,因為從小我們沒有學習如何閱讀的策略,老師沒有學
習閱讀策略的經驗,學生當然就很難學到有效的閱讀策略。所以我們學生很用功閱讀教科書,但是
很少學生可以應用閱讀策略進行快速而有效地閱讀。香港為了補足這個缺,所以他們調訓了語文科
的教師重新研修閱讀策略及閱讀心理學這兩個學分。果然在上一次OECD的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他們
躍升到世界第三名。除了閱讀策略,推理、理解、應用、綜合、鑑賞等等都是高層次學習的能力,
也是未來世界的競爭力。
國際競爭力的第三項是流利的外語能力,去年到瑞典參觀一所中學Vittraskolan
School,接待我
的是一位從上海移民到瑞典的華裔第二代,她是該校八年級的學生,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除了英
文和瑞典語之外,她還主修法語,聯絡簿上記著密密麻麻的計劃,全部都和語言學習相關。在這所
學校畢業之前,都要學會三種語言,英語和瑞典與是必修,另外要加選一種外國語。她們的考試並
不多,但是語言學習的負擔並不輕,顯然瑞典的孩子已經為和未來世界接軌做最好的準備。
培養國際競爭力要從教育開始,教育的改變則要從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著手,培養整體高層次的學
習能力,才能與世界接軌,與國際競爭。
如何從小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文/康橋雙語實驗高中小學部老師張言嘉】
原文出處
九年一貫教育中訂定了十大基本能力,其中一項即為「表達、溝通與分享」,期待孩子
能利用各種符號和工具,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並善於傾聽。相信老師和家長一定有遇過,聽著
孩子滔滔不絕的講著今天發生的事,卻找不到談話中的重點;或者,當孩子聽完大人說話後,問他
懂了多少,似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面對現今資訊豐富,孩子缺乏的不是「資訊來源」,而是如
何表達以及傾聽的能力,有幾個方法可以試試!
一、多和孩子對話
可以發現常和爸媽談天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通常不錯,多和孩子互動,可讓孩子願意分享,也能
懂得詞彙的運用。與孩子對話時,盡量讓孩子說出完整的句子,而非千篇一律的「恩」、「好」、
「不知道」。爸媽不妨每天抽空和孩子聊聊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或者和孩子聊聊對某件事情的想
法,引導孩子的所見所聞,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訓練表達的能力。
二、豐富孩子的生活知識
孩子不愛作文的其中一項原因就是,缺少對生活的「感動」,因為生活經驗少,因此要孩子表達對
事件的看法,是件難事。因此擴大孩子的視野,多帶孩子領略生活中的事物:參加夏令營、看展
覽、鄉野生活…等,提升孩子說話的內容。另外,也要孩子學會「觀察」,把握生活中的細微的點
滴,更能增加體會。因此在校會讓學生寫小日記,任意找一天中的某一事件紀錄,逐漸養成對生活
中事件的敏感度。
三、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
在校為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老師會注意自己的正確發音、適當的用詞,讓孩子多模仿正
確的使用語言,也能從老師的聲音表情中,學會豐富的語調;在家父母亦此,注意自身的用語習
慣,隨時提醒孩子的不適當發言,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絕非一蹴
可幾,是長期下來的累積,孩子說的不好,沒關係,重要的是願意開口說話分享,給予孩子十足的
信心,專注地傾聽,相信久而久之,孩子既想說又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