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是否最重要?
這項價值觀仍被多數人質疑。品格教育不能只靠學校,如果家長懂得「品格」的重
要,教育的結果會很不一樣。
「媽媽!難吃死了!」知名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裡,一個孩子扔下餐具,臭臉對
媽媽抱怨起來。媽媽暗想:「這頓飯每人可要500元,若不是為了全家難得聚餐,
哪捨得來這裡吃呢?」但媽媽卻不敢將內心話說出口,任由孩子在餐桌上埋怨,大
氣都不吭一聲。
你也是這樣的現代父母嗎?
管不動孩子,還得忍受孩子臉色,甚至孩子脫口說:「媽,你怎麼那麼笨!」「少
管我的事!」「你真的很煩耶!」身為父母的你,又氣又怨,卻不知該拿寶貝兒女
怎麼辦?
信誼基金會今年5月間針對《現代媽咪的育兒滿足感》發出6,000多份問卷,發現現
代媽咪對於自己「教養孩子」的能力滿意度偏低,有57.89%的媽媽期待「學習正確
的教養態度與觀念」,52.49%的人希望「強化孩子的品格教育」。小孩的教養與品
格教育,成了現代媽媽最頭痛與期待解決的問題。
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知名教育專欄作家洪蘭,最近寫了本新書《通情達
理—品格決定未來》,上市2個月就賣出逾10,000冊,反映現代父母對品格教育
「求知若渴」的狀況。洪蘭在書中寫到:「我常不了解父母親為什麼肯起早睡晚的
賺錢,再開車接送孩子去上昂貴的補習班、才藝班,卻沒有花時間在教導孩子品行
上?」洪蘭指出,現代父母沒有從小把誠實、尊重、勇敢、相信、謙虛、毅力等基
本的做人道理教好,等到孩子上了中學後,自然更不服管教了。
觀念偏差:只計成績結果,不問過程手段
父母自己先不重視小孩的品格教育,自然讓孩子只在乎考試成績,惡性循環下來,
結果就是孩子從小不聽話,怎麼都講不動。
國內升學主義的制度與環境,似乎是破壞小孩品格教養的元兇禍首。近年積極推廣
品格教育的宏達基金會,正視到這一個問題,已與全台灣200多所中小學合作,致
力品格教育在校園的耕耘與播種。
詢及推動品格教育的最大阻力何在?宏達基金會處長黃素雲有感而發:「價值觀!
到底品格是不是最重要的?這項價值觀仍被多數人質疑著。」黃素雲認為,現代人
太短視、太在乎結果,父母只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自然
不覺得品格有什麼重要,因為主流社會價值觀一致認定「成績」才是決定孩子成敗
的關鍵。
品格教育如果只靠學校,顯然還是不夠的,黃素雲說:「如果家長懂得『品格』的
重要性,那麼,看待教育這件事情的角度一定會很不一樣。」
「孩子的品格教育,不可能假手他人!」桃園縣兒童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秀卿斬
釘截鐵的說。
從大學時期就在金車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的吳秀卿,當了媽媽以後,卻發現孩子不
敢上學校與人群接觸,因此留職停薪,擔任學校志工媽媽,陪孩子一起到校。吳秀
卿從參與教師團體的志工活動中,觀察到許多校園裡的老師只會威權式的教導,教
錯了也不願意承認,孩子有樣學樣,就變成「強詞奪理」與「硬拗」了。
「把孩子都丟給學校、丟給補習班,孩子的品格教育就會自動完成嗎?」吳秀卿搖
頭表示,父母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則,用心做好教養的責任,就不能怪孩子「唸了
書,卻還是不聽話」。
過度功利導向的社會風氣,讓父母漠視孩子在家庭裡的品格教育。也許有些用心的
父母會跳出來抗議表示,自己已經很盡力了,實在是小孩太難教了。為什麼孩子那
麼難教?近年積極協助親子創意教學的「藍魚兒童創意教室」負責人郭恆祺認為,
以下三個狀況導致現代小孩很難教:
第一、國內傳播媒體出了問題,大力報導犯
罪、明星敗家等負面新聞,導致小孩有樣學樣,讓父母的言教、身教發揮不了作
用。 第二、父母以「聲」作則多,以「身」作則少,大人都是用說教的方式在教
小孩,而小孩理解能力不夠,說再多也沒有用。
第三、親子溝通缺少創意,父母
只會用「不行」、「不要」等負面表列方式要求孩子不要做某些行為,卻從來沒有
正面去告訴他,「為什麼拿人家東西之前,必須經過他人同意」等觀念。
3歲起就要奠基:掌握品格教育黃金養成期
郭恆祺認為,現代父母常犯了「四不一沒有」的錯誤示範,也是導致孩子不易管教
的原因。所謂「四不」是指:不聽—不聽小孩說話;不說—不讓小孩說話;不懂—不懂小孩在說什麼;不行—小孩一提出要求就馬上說「No!」一沒有,則是指小孩
想說話時,忙碌的父母馬上會說出:「沒有空!」
親子溝通出了問題,正確的價
值觀當然無法傳輸到孩子身上。也許孩子不是那麼難教,而是管教方式出了問題。
或者,新手爸爸、媽媽沒掌握到教養的要領?
今年7月,美國Super
Camp國際中文營在桃園龍潭鄉正舉辦「超人營」活動,20多
名8到12歲的小朋友正在舉行「父母之夜」,在父母沒參與的狀況下,孩子們七嘴
八舌的討論自己所期待的爸爸、媽媽能在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希望爸爸多
陪我看電視!」「希望媽媽不要嘮叨。」「希望大人信任我!」「希望父母多在家
陪我。」孩子們一一將這些期待寫在海報,第二天結訓前,父母會先集合起來,從
海報中看到孩子對他們的教養期望。
「超人營」是前電視旅遊節目主持人謝佳勳所代理引進台灣的青少年夏令營活動,
旨在教導小孩的品格教育、體能律動與學習的技術。謝佳勳說,學員的父母隔天也
會被要求在另一張海報寫下自己所期待的父母的樣子。奇妙的是,對照親子所寫海
報,竟然非常接近。「孩子就是大人的模型,」謝佳勳說:「品格是一個不斷累積
的人生價值觀,小孩的價值觀最後一定會等於父母的。」
孩子的人格形成期,可能遠小於多數人的想像,因為從3歲後,孩子就在模仿大人
的言行了。信誼基金會知識長譚合令指出,0到2歲的小孩屬於「無律期」,身體會
亂動亂動的,目的在訓練肌肉與腦部發展;3歲到7歲為「他律期」,孩子會從大人
的眼神或命令來規律自己,但這階段的小孩不可能自律;要等到7到11歲時,孩子
才進入「自律期」,開始學習進行自我管理。
如果品格是一種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以及獨立生活能力之培養的話,那麼,是否
要等到孩子七歲以後,進入「自律期」才開始教呢?
錯!譚合令指出,品格教育就是家庭的教養觀,孩子成熟階段前的「他律期」才是
品格教育的黃金期與奠基期。
洪蘭認為,人格的形成是一個內隱學習機制,孩子不知何時學的,父母也不知何時
教的,但一旦刺激出現,反應就會出現;而且這個從父母身上模仿、學習來的內隱
效果會很長久。「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品德,不是教知識。」洪蘭說。
品格並不難教:陪伴、鼓勵,可促進溝通效率
為了協助現代忙碌的父母作好品格教育,整理多位教育專家意見,提出下列品格教
育的標準作業流程,提供家長依循參考:
第一、每天至少要花30分鐘陪伴小孩:謝佳勳與吳秀卿正在合力推動「親子共學
333運動」,希望現代父母每天都要花30秒擁抱自己的小孩;花3分鐘靜下來專心聽
小孩說話;花30分鐘陪伴小孩,一起做作業、寫功課、共讀或做勞作。
第二、充分且有創意的親子溝通:郭恆祺認為,父母與其說教,不如用說故事、親
自演示方式,會比單向命令更有效。也可以用「置入性行銷」,運用創意,把想傳
遞的觀念,融入遊戲或課程,比如讓小孩透過玩「分類遊戲」來達到收拾玩具的負
責任態度。
第三、以身作則: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譚合令指出,小孩的是非對錯
觀念都是來自於模仿和學習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帶來影響。當
大人不能以身作則時,所有對小孩的要求也會失去信任與接受的基礎。
第四、清楚品格定義:培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寶國認為,如果父母對品格的定義
並不清楚,根本很難注意到品格的落實。陳寶國引入台灣的「品格第一!」教育方
案便將品格分類出49種項目,並逐一加以精確的定義,俾使使用者能清楚品格的內
涵指涉。
美國親職組織Josephson Institute於1992年推動的「品格才算數!」(Character
Counts!)教育系統,則列出「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這個品格教育系統已被全美逾40個州、超過千所學校、城市導入為
推動社區品格教育的重要基石。「品格才算數!」系統在「品格的六大支柱」之下
還詳列出18個子項,並加以精確定義。
第五、讚美、肯定與鼓勵:陳寶國認為,
想要正面引導孩子學會品格、活出品格,用正面鼓勵方式是最好的辦法。但是鼓勵
不是沒有技巧的,一定要掌握讚美三部曲:
1.先說出品格的定義;
2.說出孩子表現該品格的具體例子或行為;
3.說明實踐品格對人產生的好處。
舉例說,若對孩子說:「你好有禮貌喔!」他其實無法理解「禮貌」是什麼意思;
父母應該說:「禮貌是善意且熱情對待周遭的人,你剛剛跟隔壁阿姨打招呼,有沒
有看到她很開心?你的禮貌可能會讓她一整天都很高興喔!」
你覺得讓你的小孩學會有禮貌,很困難嗎?或者,你也不知道品格的定義為何?更
不知該如何像前面這個例子一樣,有技巧的激勵小孩自動變好嗎?
【專家分享品格教育小撇步】
郭恆祺:「請」、「謝謝」、「對不起」是最基本
也是最有效的品格「密碼」,父母應該從胎教時期就常說這三個字。
謝佳勳:父母不要給選擇題,不要問:「你乖乖收拾東西好不好?」有時要直接給
指令說:「再過10分鐘就要走了,你收拾東西,時間一到,我們就要離開!」
吳秀卿:看到孩子缺乏好品格行為時,要掌握即時機會教育,馬上示範正確動作。
黃素雲:親子之間應該建立有品質的共處時間,比如一起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並
互相一起討論。
|